日本碳交易市场强制时代来临,300余家企业面临转型挑战

发布时间:2025-03-01 17:35 69次浏览 来源:碳数云

2025年2月25日,日本政府颁布法案,决定将年排放超10万吨二氧化碳的企业强制纳入碳交易市场。自2026年起,预计300至400家高排放企业将受此政策影响,面临减排或支付额外费用的选择。

此前三年,日本碳排放交易体系(ETS)处于自愿阶段,企业参与度相对灵活。但从2026年开始,政府将按财政年度分配排放配额,企业若超额排放,需以市场价购买额外配额,否则将被征收10%的附加费。

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日本在全球气候政治中的紧迫感。作为《巴黎协定》的签署国,日本需要履行减排承诺以维持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。此外,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的全面实施也使日本出口产业面临碳关税的压力。

东京大学环境经济学者山田浩指出,强制实施ETS是日本工业维持全球供应链竞争力的关键。新政策对钢铁、电力和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影响显著。例如,新日铁每年排放约5000万吨二氧化碳,若政府配额减至4500万吨,按当前碳价50美元/吨计算,企业每年需额外支出2.5亿美元。若加上附加费,成本将进一步提高,对行业利润率构成严峻挑战。

不过,部分企业已开始积极应对。三菱重工投资30亿美元研发氢能炼钢技术,住友金属则与澳大利亚矿企合作开展碳捕集项目。这些企业意识到,早期转型不仅能降低合规成本,还能通过出售剩余配额获取收益。

此次政策调整中,最具战略意义的是允许企业使用5%的国际碳清除信用(CDR)来抵消排放,这为日本企业参与全球碳定价权的竞争打开了大门。丸红商事、东芝和三井物产等企业已开始在海外布局碳汇项目和碳技术研发。

 随着2026年4月碳市场的正式启动,日本工业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。在全球碳减排的大背景下,日本的这一举措不仅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,也是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重要一步。

上一个: “森林工厂”为碳减排提供“中国方案” 下一个: 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

COPYRIGHT (©) 2018-2025- 碳数云 备案:冀ICP备2025103127号-1